1950年11月26日,驻守清川江大桥的美第8集团军第2步兵师九团一营,除了几名巡逻自卫哨之外,全部进入了沉沉的睡梦。
清川江大桥位于满浦、平壤铁路线上,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交通要塞,连接着抗美援朝前线和大后方。志愿军的后员、保障物资就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方,所以,美军依靠空中优势,不断狂轰滥炸,将这座大架炸得七零八落,除非志愿军长了翅膀,绝不可能冲过来。
除此之外,美2师对自身实力极端自信,这支部队在一战中,曾经参加过最惨烈的帝耶里堡之战。二战中,该师作为参加诺曼底登陆“霸王行动”,一路攻入法国最重要的海港布雷斯特,名震欧洲。
1950年7月23日,该师作为第一支直接从美本土到达朝鲜的美军部队,率先突破釜山防御,一直打到中朝边界。此次驻守清川江,对于一支全机械化部队来讲,完全可以依靠装备优势把对手堵死在对岸。
所以,美军睡得十分踏实……
展开剩余82%就在这时,几个身影犹如鬼魅般,无声无息出现在江对岸。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3团一连尖刀班班长周德高,仔细观察着大桥。
这支尖刀班成员全部是经验丰富的老兵,原本是为了偷袭美军师部。二次战役打响后,这支尖刀班接到了作战命令:突袭美军二师九团一营指挥部。
这个命令下得“很不科学”。大桥已经炸断,室外的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,人掉到江里直接就冻成冰棍。
再者,对岸美军拥有火力优势,又是参加过一战二战的精锐部队,一个尖刀班去突袭一个机械化整装营的营部,简直是“丧心病狂”。
然而,团里的命令下得理所当然,尖刀班接到命令时也异常平静,没有人提出异议。大家都觉得,没什么不可能的。对他们来讲,所要想的并不是质疑这道命令的合理性,而是考虑如何去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。
要突袭敌人,最大的难度就是渡江。清川江大桥已经被完全炸断,只剩下一根铁轨悬在那儿,每当有大风吹过,铁轨就发出吱吱嘎嘎的金属声,声音让人牙酸。
谁也不知道这根铁轨什么时候会断裂。况且,这是零下25度的低温,手碰到金属上就沾掉一层皮,要是被对岸敌人发现,只有全军覆没。敌人的飞机,还有对面的瞭望哨,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大桥的监视。
周德高的脑子飞快地运转着……周德高是四川长寿人,家境贫困,靠给别人打短工谋生,其后被强征入伍,跟随部队在湖北、贵州等地与日军作战,在辽沈战役中,周德高半夜扛着枪跑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投诚,先后立下六次大功。
抗美援朝打响之后,周德高随部入朝,由于作战经验丰富成为了这支尖刀班的班长,率队来到了清川江大桥边上。
让他欣喜的是,由于天气过于严寒,美军的警惕性也放松了。面着对面黑沉沉的美军阵地,周德高决定,全班化整为零,各自作战。战士们都清楚周德高这个命令意味着什么,渡江之后,他们将独自作战,没有任何后援和掩护,全力打击敌人。
周德高把枪背在身上,第一个顺着铁轨朝对岸爬去,他蜷缩着身子在铁轨上悄无声息地移动着,渐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……只听见风吹过残存的大桥发出的呼啸声。
第二个,第三个战士依次爬了过去……随后,尖刀班的战士按照预定的战术目标,猛扑向山上的指挥所。
在行动的过程中,一名熟睡的美军被惊醒,忙乱之中扫射了一梭子,击中了冲在最前面的战士,周德高一枪击毙了他,偷袭变成了突袭。
战斗瞬间就进入了白热化。尖刀班的战士化整为零,四处出击,黑夜之中美军也不知道有多少志愿军潜入进来,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周德高一边领衔突进,一边用英语大喊“缴枪不杀”,有的美军连志愿军的面都没看到就举手投降。
二师毕竟是美军精锐,很快回过神来,他们发现这只是志愿军的小股部队,开始组织追击和反击。
然而,尖刀班并没有恋战,以极快的速度向敌指挥所推进。在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已经突入敌指挥队,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,指挥部瞬间团灭,美军也蜂拥而至。
战士们依托地形与美军展开生死搏杀,周德高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,美军离阻击阵地越来越近。
阵地上只剩下周德高一个人了,出乎美军意料的是,周德高却孤身向美军发动冲锋,依托地形主动向美军不断射击,精准地杀伤着敌人。
枪声渐渐沉寂下来,只剩下零星的枪声……
周德高枪中的子弹一颗一颗减少,但他依然保持着射击频率,枪声沉着冷静,一个又一个美军倒下。
美军已经将山头团团围住,恼羞成怒的美军指挥官,下令一定要抓住这个“可怕的杀手”。
终于,周德高的枪声停了,美军猛然发动了突袭,就在美军离目标只有十几米的时候,周德高突然从另外一个地方出现,一梭子过去又干掉了几名美军!
美军又连滚带爬地后撤!
周德高已经没有子弹了,他作好了牺牲的准备…………就在这时,枪声大作,志愿军大部队到了!
此战,号称“世界王牌军”的美二师九团一营被彻底消灭,70余人被活捉。仅周德高一人就打死、打伤美军30余人。
在战后的庆功大会上,彭德怀司令员亲自为周德高签署了立功命令,他荣立特等功,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,授予“孤胆英雄”称号,金日成元帅亲自授予勋章。
1955年,周德高从部队复员,为了照顾孩子和身体不好的妻子,周德高放弃了去鞍钢工作的机会,回到家乡务农。
周德高有四个子女,妻子患病,生活困苦,但他宁愿去捡废品,也没有自恃战斗英雄的身份给组织增加负担。
对于自己的战斗经历,周德高绝口不提,街坊村民们只知道他当过兵而已,现在是个和蔼的老农民罢了。
直到1991年10月,周德高参加了赴朝访问团,县里派车来接他,并给他戴上大红花时,大家才知道老周居然是一个战斗英雄!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