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什么方法能看快3大小单双走势

你的位置:用什么方法能看快3大小单双走势 > 新闻动态 > 一人抵一支军队!新兵首次上战场击毙280名敌人,打退敌人41次
一人抵一支军队!新兵首次上战场击毙280名敌人,打退敌人41次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15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1952年朝鲜战场,一位刚刚入伍的新兵,独自一人坚守上甘岭3号阵地,打退敌军41次进攻,歼灭美军280余人,创下了朝鲜战场上单兵歼敌人数最高的记录。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提记特等功,并被朝鲜政府授予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”称号,他也是上甘岭战役中获此勋荣的唯一一位幸存者,这位传奇般的英雄就是共和国战神胡修道。刚刚参军的新兵胡修道,是如何在异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完成这一壮举。

一触即发的上甘岭战场

1952年10月,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摆脱谈判桌上的不利局面,摆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,他们要求在中立国监督之下,中朝两国要对战俘进行分类遣返,但是美国却强行扣留了朝鲜的人民战俘。

为了加强谈判的砝码,联合国军决定通过战争的方式逼迫我方让步,他们先后调集了6万余人、170多辆坦克和200架飞机,向志愿军所驻扎的金华以北的上甘岭地区,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来最猛烈的攻势,这就是当时美国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所提出的“摊牌计划”。

展开剩余93%

在上甘岭战役进入到最后的恢复巩固阶段之后,志愿军12军取代了之前的第15军,开始向美军发起大反攻,而当时刚刚参军的胡修道就是第12军31师91团5连的士兵。在志愿军接管上甘岭阵地之后,年仅21岁的胡修道也第一次踏入了这个真正的绞肉机战场。

1952年11月5日,胡修道所在的第91团接防了上甘岭地区,这一天也是美国大选开始的日子,为了应对国内高涨的反战情绪,增加美国谈判桌上的筹码,此时的美军急需在战场上取得胜利,美军开始孤注一掷对上甘岭地区发动新一轮的进攻。英雄的出现总是需要舞台,恐怕美国军官们没有想到,他们精心策划的进攻将成为新兵胡修道创造惊天战绩的良机。

当时上甘岭阵地交战最激烈的地区是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,而敌人的主要进攻方向是位于左侧的597.9高地。志愿军战士在597.9高地周围构筑了12个阵地,597.9高地又是其中的主峰阵地,在主峰阵地之前主要有三座阵地,即3号阵地、9号阵地和10号阵地,9号阵地处于前头,而3号和10号阵地则居于左右两侧。

敌军采取了正面交战、左右迂回的战术,集中力量进攻597.9高地的3、9、10号阵地,同时派另一支部队迂回打击侧面的0、4号阵地,企图将志愿军分割包围,一举夺取前沿阵地,首先与敌交战的是91团6连的士兵,6连通过多路、多梯队的方式,打退了敌军的数次进攻,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,但6连也因此伤亡惨重。

在此情况之下,部队长官命令6连士兵撤出前沿,由5连士兵接替阵地,此时的5连2班战士胡修道,也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,与另一名新战士腾土生,奉命接管了3号阵地。

在长期的交战过程中,我军吸取了前期的经验教训,在坚守阵地之时采取了小兵群作战战术,简单来说,就是在一个防守阵地并不投入过多的有生力量,而是集中两三个士兵坚守阵地,防止在美军的炮火攻击之下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。

同时,为了加强阵地的防守力量,阵地上不仅配置了机枪和手榴弹,还有爆破筒,在狭小的阵地作战中,这样的配置能够极大的减轻我军的伤亡,又能够最大限度的杀伤敌军,志愿军在战场上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。

由新兵蜕变为老兵

第一次面对战场,这位刚刚参战的士兵胡修道显然有些紧张,旁边的班长看着一旁心情忐忑的胡修道,问道,“你怕不怕”。胡修道点了点头,他坦诚地说道,“有点怕,敌人有那么多,而且还有飞机坦克,我们只有三个人”。班长李锋拍了拍胡修道的肩膀,笑着说道,“不用怕,你别看咱们阵地上只有三个人,但咱们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战友呢”。

班长的话让胡修道深受震动,内心瞬间涌起了一股莫名的信心,他深吸了一口气,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,开始端着机枪,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前方的情况。很快,敌军就在炮火的掩护之下,向阵地发起了第一轮进攻。

等到硝烟散去之后,胡修道三人迅速地从阵地内爬了起来,在班长的命令之下,胡修道拿起身边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、手雷等物,不要命的向敌军扔了过去。由于初次接触战场,胡修道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,握着爆破筒的手都渗出了汗水。

而且由于经验不足,胡修道只顾向敌人拼命地扔掷手雷,根本无暇顾及战场状况。只听得阵地之下各种爆破声、哀嚎声响起,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炸死了多少敌人,直到班长李锋抓住了胡修道的手,他才反应过来,原来敌人已经退去了。

在上甘岭阵地作战过程中,我军的武器装备有限,弹药甚至比生命还要珍贵,作为新兵的胡修道虽然成功坚守了阵地,但却浪费了宝贵的弹药,这件事也一直让他懊悔不已。

战场是新兵变成老兵最快的方式,这个刚刚进入战场还有些紧张的新兵胡修道,很快就在激烈的战争中蜕变为了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。在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之后,胡修道在跟随班长的作战过程中,也掌握了志愿军阵地作战的著名战术——“包饺子战术”:等到进攻的敌人靠近阵地时,先集中机枪攻击敌军的左右两翼,此时左右的敌军必然会向中间部队靠拢,待到敌人拥挤到一起之时,在使用手榴弹、爆破筒等杀伤力强大的武器,集中向敌人进攻。

运用这样的战术,胡修道等人成功地守住了3号阵地,打退了敌军的十余次进攻。此时9号和10号阵地的战斗也进行得十分激烈,班长李锋在连长的命令之下,赶往了9号阵地。他临行前嘱托胡修道二人一定要守好阵地,保护部队的荣誉。此时3号阵地上只剩下了胡修道和腾土生两个人。

一人歼灭280名美军

已经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二人,再不是从前那个新兵蛋子,虽然没有班长的指挥,两个人也能很好地应对敌人的反扑。胡修道负责扔手雷,腾土生负责架机枪进行扫射。敌人动用飞机、坦克轰炸阵地的时候,二人就躲在阵地的岩石后面,等到敌军正面进攻,腾土生就进行机枪扫射,将敌人集中到一起,胡修道就负责扔掷手榴弹和爆破筒,二人配合的十分默契,敌人的数次进攻就这样被成功击退。

看着陆陆续续撤退的敌军,胡修道二人刚准备休息一下,突然听到了连长的声音,“赶快去支援10号阵地”,原来此时的10号阵地只剩下了一名负伤的战士,后续的部队又没法及时增援,只能采取修东墙补西墙的方式,由临近阵地的战士帮助阻击。

听到连长的喊话,胡修道赶紧抱着机枪向10号阵地冲了过去,对10号阵地进攻的敌军也看见了胡修道的身影,密集的子弹把他压在了附近的一个山梁里,趁着敌军炮火停息的瞬间,胡修道一个翻身跳了起来,他赶忙跑到10号阵地,架着机枪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,在机枪的急速扫射之下,敌人再次败退而去。

敌人在退出阵地之后,又向阵地发起了新一轮的炮轰,由于10号阵地猫耳洞太过狭窄,无法让人进行躲藏,胡修道身边又没有铁锹等工具,只能和受伤的战士徒手挖洞,此时,排长郭三旦在听到连长的命令后,也向阵地冲了过来。

排长到达阵地,刚喊了一句,“连长让我来支援你们……”,一枚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身边,在一阵猛烈的轰鸣声中,排长牺牲在了战场上。胡修道还没有来得及悲伤,敌军就在炮弹的硝烟中冲了过来。

看着一个个冲上来的敌军,胡修道红着眼抱着机枪,向敌人疯狂的射击,嘴里大声叫喊着,“还我排长,还我排长……”。机枪的子弹打光了,胡修道还没有来得及换弹夹,就拿起手榴弹向敌人扔了过去。

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排长倒在了自己身边,胡修道已经杀红了眼,他要把面前的这些敌人都给消灭干净。当他再一次举起手榴弹之后,发现旁边有人拉住了自己的手臂,胡修道还没来得及回头,后面有个士兵大声说道,我们是负责支援的,连长命令你们回到3号阵地,这里由我们驻守。

听到战友的声音,刚刚杀红了眼的胡修道才慢慢缓过神来,他看着自己身旁倒下的排长,严肃地敬了个军礼,又一次拎起机枪返回了3号阵地。刚到3号阵地,胡修道就遇到了敌人的迎头打击,他赶忙躲在阵地的的石头后面,不停地往敌人密集处扔掷手榴弹,地上很快就铺满了手榴弹的白色拉火绳。

等到3号阵地的敌人好不容易退却之后,胡修道听到附近的10号阵地没有了声音,还没有反应过来,连长从指挥所里探出脑袋,大声喊道,“10号阵地观察员牺牲了,快去守住”。胡修道又一次赶到了10号阵地,他刚刚躲到阵地,就发现敌军的十余辆坦克向阵地扑了过来。

原来敌军见轮番攻击之下都没有占据阵地,竟然将坦克开到了山脚下,企图利用火炮优势,掩护步兵进行作战。敌军向阵地疯狂地倾斜弹药,阵地上到处都是炮弹轰炸所留下的弹坑,在敌人猛烈的炮击下,胡修道躲到了阵地的凹陷处。

此时,10号阵地上已经没有了其他增援的士兵,阵地上只剩下胡修道一人,看着离阵地越来越近的敌军,胡修道紧紧握着手上的爆破筒,准备等到敌军进入射程之后,拉着最近的敌人一起同归于尽。

就在胡修道跳出阵地扑向敌人时,后方传来了迫击炮的轰鸣声,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我军的火炮支援终于赶到了。在我方炮火的打击之下,正在向阵地靠拢的敌军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,剩余残存的敌人也开始向后方退却。

在炮击声停止之后,我军的号角也响了起来,位于后方的大部队迅速冲到阵地,向着败退的敌军冲杀了过去,在大部队的攻击下,已经溃败的敌军被彻底打垮,战斗最终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。

据当时冲上阵地的士兵讲述,胡修道在看见支援部队的时候,甚至高兴地跳起了舞,在退出阵地之后,胡修道独自昏睡了三天三夜。在整整一天的作战过程中,胡修道一人就击退了敌人的40多次进攻,歼灭美军高达280多人,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奇迹。

惨烈的上甘岭战场

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战绩,朝鲜政府授予了胡修道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”称号和金星奖章,这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高的荣誉勋章,在上百万援朝部队中,获此勋荣的只有12人,除了彭德怀元帅这一高级将领外,其余的11位英雄都是志愿军基层士兵。

在这11名基层士兵中,有4个人是参加上甘岭战役后,才获此殊荣的,他们的名字为众多国人所传唱:邱少云、黄继光、孙占元、胡修道。而在这4人中,却只有胡修道活着离开了战场,其他三个人都牺牲了。

有人把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与一战时的凡尔登战役相提并论,上甘岭战役究竟有多残酷,在军事史上有一个特别的名词,叫做范佛里特弹药量,它用来表示在短时间内所投入的弹药密集度。这个词由何而来,它的来源就来自上甘岭战役,当时负责发动“金化攻势”的美军司令长官就叫范佛里特。

范佛里特是典型的火药制胜论者,当时的五圣山是中美双方争锋的重点,而处于重要位置的上甘岭地区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地方。上甘岭面积狭小,整个阵地只有4平方公里,但就在这狭小的阵地上,美军几乎每秒就要落下6发重磅炮弹,也就是说他每天就要进行15轮地毯式轰炸。

可能大家无法直观感受到炮弹的猛烈,简单来说,就是如果有人趴在阵地上不动,那么他一天平均会被击中3.8次,在10月14号,美军发动正式攻击的前一个小时,上甘岭阵地就遭受了敌军30发炮弹和500枚重磅炸弹的猛烈炮轰,阵地上瞬间就掀起了上百米高的烟尘

据说,志愿军战士在发射信号弹请求后方火力援助时,因为美军炮火激起的烟尘,志愿军后方士兵竟然没有看到信号弹。由于美军炮火的轰击,上甘岭高处阵地被平推了两三米,其火药密集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最高峰值。但即使面临敌军如此猛烈的轰炸,驻守于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战士却始终没有退缩。

熟知上甘岭战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上甘岭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,即反击争夺阶段、坑道斗争阶段和恢复巩固阵地阶段。在反击战斗阶段,敌我双方的争夺地点主要在表面阵地地区,在美军的炮火覆盖之下,我军士兵只能躲藏在坑道内躲避战火,当敌军炮火停止,发动正面进攻之后,我方士兵便会迅速从坑道内跳出来,向敌军发起反扑。

但由于敌军炮火十分猛烈,我军伤亡惨重,表面阵地丢失,不得不撤入反斜面的坑道作战,在上甘岭两座高地背面有巨大的反斜面,志愿军战士在这个地方挖掘了数条坑道,敌军的炮火无法轰炸到这个地方,即使把山顶削平也无济于事。

但这一时期也是志愿军最艰难的时期,由于表面阵地丢失,敌军可居高临下向志愿军发动进攻,而且躲藏在坑道内的志愿军由于后勤补给问题,食物、水分十分匮乏,很多士兵在缺枪少弹的艰难环境中,抵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。

上甘岭战役的第三个阶段,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恢复巩固阵地阶段,为了加强我军的防守力量,指挥部增派了炮兵部队来支援作战,同时命令12军代替已经严重受创的第15军,向敌人发起反扑,在我军激烈的反扑过程,最终成功地夺回了上甘岭两处高地,彻底粉碎了敌军的进攻,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。

这场激烈的阵地防守战虽然最终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,但在这场战役中,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志愿军战士,却永远地倒在了阵地上。

缅怀革命先烈

在上甘岭战役尚未真正打响之际,负责潜伏的志愿军战士邱少云,在敌军炮弹攻击之时,躲藏在了距离前沿阵地60米的草丛中,但此时敌人的一颗燃烧弹落在他的身上,为了保证不暴露目标,邱少云即使全身被燃遍,也没有说出一句话,烈火烧红了他的衣服、头发、皮肉,他依旧咬紧牙关,一动不动。炙热的火焰整整炙烤了他30多分钟,直到这个年轻的躯体被完全烧焦,邱少云都一直坚持趴在了草丛里,牺牲的时候年仅26岁。

在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,美韩联军投入了6个营的兵力,集中攻入了597.9和537.7两个高地,志愿军45师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,率队反击597.9高地2号阵地,战斗过程中,他的右腿被炸断,左腿也受了重伤,但是他不顾战士的劝说,依旧坚持作战,当敌军扑上阵地之后,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,牺牲时年仅27岁。

在上甘岭表面阵地进行到十分惨烈的时候,时任15军137团6连的通讯员黄继光,已经持续在战场上进行了4天4夜的残酷作战,在第五天,也就是10月19日的时候,黄继光所在部队奉命夺回被敌人占领的597.9高地,他带着两个战士冲向了敌人火力点,在战斗过程中,一个战士牺牲了,另一个战士也因为重伤倒了下来,摧毁敌军火力的任务落在了黄继光的身上,为了让部队能够顺利地攻占阵地,黄继光站了起来,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密集的子弹,最终为部队争取了机会,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1岁。

在上甘岭战役四位获得金星勋章的英雄中,胡修道是唯一一位活着走下战场的,胡修道在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也只有21岁。2003年3月,胡修道病逝于南京地区,享年70岁,最后一位上甘岭金星英雄也永久地离开了我们。

人们常说岁月静好,但那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。缅怀当年的先烈,我们都有一种浓浓的不舍之情,但在思念背后,我们更应担负的是责任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柳岩这身材,这谁顶得住啊!